天津工业大学首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举行结业典礼暨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6-05-31文章来源:浏览:148

缘于非遗,相聚天津。2016年5月5日上午,天津工业大学首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结业典礼暨作品展隆重开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领导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天津工业大学校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授课教师首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全体学员及天津老美华、天艺泽文化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等出席了活动

本次培训于2016年4月6日开班,历时一个月。培训构建了“通识课+专业课+参观交流+实践+展示”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传统文化为本位,基于传统,立足当代,将教师知识讲授与传承人技艺传授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充分衔接,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会贯通,实现了“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培训目的。

短短一个月培训期间,来自河北、贵州、天津各地的近50名学员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参加学习的学员代表感言:“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学到了许多原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开阔了我们眼界,使我们原有的传统手工艺能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同时也让我们越发感受到作为传承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为表示谢意,本期培训班学员高庆海向学校赠送了以天津工业大学校训“严谨、严格、求实、求是”为主题的传统土织技艺作品一件,作品织作技艺精良、寓意深刻。

结业典礼后,在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了结业作品展共展出作品200余件。针对本期传统棉纺织技艺培训项目,展览以“天纺延絮”为主题,以传统粗布的床上用品功能为基础,将现代设计理念引入传统棉纺织技艺,对传统粗布进行了一系列的用途拓展。

“通识课+专业课+参观交流+实践+展示”五位一体的培训课程开阔了学员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江艳、李晗、王银平将传统粗布与津派技艺相结合,推出津派旗袍三件套;张宝义、程津忠、马健将传统棉纺织技艺与现代色彩相结合,合作出手绘亲子服;霍东燕、霍连文综合运用印花技艺,推陈出新地做出床上四件套、窗帘等。这些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手工技艺相结合的作品,体现了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的统一。

本期培训以布为主,同时引进染、绣,目的是促进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并运用不同的技艺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同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魏县的土纺土织技艺、威县的田园棉纺织技艺、肥乡县的织字土布各具特色,大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切磋。有些作品呈现了不同技艺的组合,刘正花的苗族刺绣披肩,郁兴瑛、李素敏的苏州刺绣茶旗体现了刺绣工艺与传统棉纺织技艺的结合;许三明、张福生的《马术、棒球帽》体现了毡礼帽制作技艺与传统棉纺织技艺的结合;高雅欣的手绘茶席《荷恋之恋》,程津忠的烙画《青峰帆影》等体现了布、染、画的结合。

为顺利完成这次培训,学校依托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工业大学现代纺织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开展,整合了经济学院、艺术学院等部分校内资源;文化部非遗司,天津市、河北省非遗处为这次培训做了大量指导性的工作,同时,以学员结业展览为契机,邀请了一些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的企业来校商谈非遗项目的市场拓展事宜。各界协同合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族精华发扬光大。